💡用這3C過好人生


文科生的我,雖然很容易對數學束手無策,但我最近推敲出到一個人生效能公式😏,我在心裡頒發了諾貝爾獎給自己。

這個公式很好記,3C。公式是這樣的,Choice+Control = Confidence

選擇+掌控度=自信程度

我們對人生的自信和滿意度,取決於你有沒有選擇性,以及你的自主權有多少。

我們就來看個職場例子。很多人經常覺得卡在一份工作上,進退兩難,成天糾結只差沒對著一支玫瑰花摘花瓣,喃喃自語說「換工作?」「撐下去?」「換工作?」...

前陣子有位讀者跟我分享他的困擾,因為要照顧家人的關係,自己暫時選了一份工時彈性的兼差工作,因為老闆並不常在辦公室,所以許多同事經常不守辦公室規矩,把辦公室當菸房,一些事務上的出包還推到他身上。

這位讀者很困擾,他工作的很不開心,但又覺得自己離不開這份工時彈性的工作。他想跟老闆反應辦公室問題,但家人跟他說人微言輕,不要隨便跟上級反映問題,免得吃力不討好...

莎翁筆下的經典角色哈姆雷特,最懂這種糾結。To be or not to be,to quit or not to quit,我們多數時候深陷二選一的經典難題。要不要離開工作?要不要跟老闆講?要不要離婚?要不要放棄台大醫科?(等等等等)

二選一的困難,在於後頭非黑即白,非錯即對的假設。這也是我們多數人從小被教育系統灌輸,長大後又被社會主流價值觀制約的思考方式。比如,40歲還沒當上主管,一輩子撿角。40歲還沒買房,老了會變遊民。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會賺錢。

可是萬一,事情除了眼下兩個對立的選項,還有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選項呢?

盤點你的選項

比如,如果需要彈性工時,我不在辦公室當助理,我去麥當勞或超商打工可以嗎?我去當uber外送員可以嗎?

再挑戰一下大腦,天馬行空,更有創意逆向思考,能不能出大絕招呢?比如去找一份全職高薪工作,拿出部分的錢跟家人一起分攤,請幫手。或者離婚,甩掉照顧家人的包袱(天啊,阿發你在說什麼)?

還有哪些選項,是你沒想過,或你曾經想過但下意識覺得不可能?把任何的選項攤出來,就像玩牌卡一樣,盡可能地丟在眼前。去問你身邊的人,如果換成是他們,他們會怎麼做?在這個階段,你無須做決定,你只要知道,你有其他選擇,也許這些選擇跟你想的不一樣,你不習慣,或你沒準備好要付出必要的轉換成本,但,你是有選擇的。

評估在哪裡使力

接著,我們來看看control、掌控權這件事。人際關係的摩擦,經常來自於我們不喜歡某個人,某個處境,然後我們期待那個討厭的人會自動改變配合我們,或那個讓我們不舒服的處境會自動消失。

所以我們抱怨別人,所以我們總是拍桌要經理出來,我們扛不起責任,我們就算肉身熟齡,有錢有勢,很多時候我們卻像個crying baby,是巨嬰,如果有錯是別人壞壞,如果受傷是因為沒人照顧我我們。

相信我,這世界有時候真的很糟糕,職場就是縮影。

在很多年前,我是個有些理想主義的人。因為我曾經跟過很好的老闆和同事一起工作,所以我對於喜歡推工作,表裡不如一,能力不優秀的人,特別感冒。

偏偏,這樣的人很多,有些是資深老屁股,有些則是職級比你高的部門主管。每次手邊的專案要經過這些人的橡皮圖章,都會讓我痛苦不堪。比如,還是新人的我跟一位資深總務討論廠商的報價跟合約流程,這位老總務會花10分鐘在電話上嘴角全泡沫地教育我,公司的流程是這樣跟那樣,你不能這樣跟那樣....

聽到我耳朵都長繭了,這位老總務一派官僚,沒想幫我解決問題。掛斷電話後,一旁的同事說,阿發,你不夠兇,又是新人,他才會對你這樣。

出於人性使然,我跟好幾位同事說了這位老總務的壞話,抱怨這人官僚、狗屁不通。我也曾經想過衝進主管的辦公室說這位老屁股的壞話,說我被刁難,我的主管很好,她一定會安慰我,一定會說不是我的錯。BUT,我的主管最後一定還是會要我去解決這個問題。

狗屎,又回到了原點。

那時候我問自己,我可以在哪些方面使力?我有哪些control?

比如,我不能阻止這位官僚總務在電話上廢話,但我可以打斷他,我可以掛電話,我可以跟他吵架(of course, there's a cost)。

我自己就能做的還有哪些事?我突然想到了,我雖然不會兇別人,但我可以讓別人去找這位總務麻煩。於是腦中燈泡亮了,我可以去找這位總務的老闆聊一聊。於是我找到一天,這位資深總務休假,我立刻用電話跟他的主管聯絡,說明我碰到的問題以及這事情的利害關係,請這位主管務必要幫忙。

隔天,我收到一封態度非常良好的email,這位總務回心轉意,幫我想到了變通方法。

這次的事件教會我,除非我是郭台銘,這個世界不管我多老多荒唐,都會看在我有錢的份子上,繞著我轉繞著我改變,基本上,我無法改變我討厭的那些人,那些愛嚼人舌根說人壞話的人,那些愛在主管面前嘴砲刷存在感但背後推事的魯蛇,寫到這邊我真的為我的個性感到抱歉,我對魯蛇跟蠢蛋真是太過敏了。

我沒辦法控制別人想什麼、說什麼,但我可以決定我要做什麼、說什麼,我可以決定我要跟哪些人在一起,我可以決定我要怎麼保護自己。

回到這位讀者的例子,同事衝康自己,有一部分是自己沒有做好文書記錄,所以關鍵時刻無法拿出證據保護自己。那麼我們就可以含淚學起來,未來,工作上的所有事,絕對白紙黑字清楚記錄。這是你能做的,這是你有control的。別人可以衝康我們,但我們可以更高明地保護自己。

自信心不是起點,是結果

Choice+Control=Confidence

如果你的人生現在正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請你去找朋友抱怨,深夜喝酒自憐,通通都可以。

但當你受夠了,請看看這3C公式,想想你還有哪些選項(就算荒唐、新穎,都是選擇)。

想想看,除了那些你不控制的因素,你可以主動做出哪些改變,主動採取哪些行動(自主給你力量)。

把以上兩件事思考過後,如果你還是哭喪著臉說,阿發,我做不到,我沒有選擇,我沒有控制,我感覺無力..

那就表示你還沒受夠狗屎回到原點的無效思維迴圈。請繼續鬼打牆,請繼續等待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當你覺得這樣真是太無趣的時候,請記得回來看這封email,看看這個3C公式,找回你的力量,找到你的自信,找到對著世界比中指的勇氣。

歡迎回信跟我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我的文字對你有幫助,你隨時可以透過以下贊助連結請我喝咖啡👇

如果你在收看我的內容後,腦子裡的燈泡💡突然亮起來,心裡想著『啊,針對XX主題,或我剛好生活/工作中碰到XX問題/煩惱/挑戰,不知道阿發會怎麼看這件事?』歡迎在提問箱裡輸入你的問題☕ 你會如何收到回覆,請詳閱表單說明👉https://forms.gle/6mPbie7UK8yKfJRf9

教練課諮詢預約☕🗓️

你的工作需要你擅長溝通表達,但你是句點王或經常不知道如何傳遞重點?

你希望有一位懂心理學,懂英文,也懂商業溝通表達眉角的教練,針對你的狀況提供具體改善建議,讓你成為一位專業力與感染力兼具的『任務型講者』嗎?

只要你的工作需要你精通「說服」和「說明」,這些都是『任務型溝通』。

以下可能符合你目前的情況↓

✅ 內容流水帳,少了讓人共鳴的元素,想知道如何從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挖掘出讓人有記憶點,主動想靠近你的內容

✅ 不習慣表達自己的觀點,想知道如何開發感受力,找到個人獨特觀點,擁有自在表達的邏輯跟自信

✅ 工作需要說服、協調或推廣產品服務,想知道如何讓人有感,讓人站在你這邊

✅ 任何讓你無法事先準備的場景都會讓你緊張,想知道如何從一片空白變成侃侃而談

✅ 專業內容很生硬,想知道如何化繁為簡或說故事技巧

✅ 上過坊間不少溝通表達課,很需要有人給你精準回饋陪你刻意練習,縮短個人摸索破壁的時間

若以上你有一點以上符合,高階商務感染力表達實戰陪訓課可以幫助你在 12週內,用我印證有效的 6 階段注意力引導架構,幫助你清晰、自然、自信地傳達價值內容,成為高效講者,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與我預約諮詢,了解教練課如何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

👉高階商務感染力表達實戰陪訓課諮詢

Hi 我是Afra,一位上班族作家,著有[今天的人設是專上班族],人生最驕傲(與虛榮)的成就,是國師唐綺陽曾分享我的文章。

歡迎訂閱阿發之聲電子報,我會和你分享創作者的生活洞察,40+中年人的職場秘辛,專欄文章,最新音頻資訊,以及我不隨便跟一般人分享的職場寫作心法。 另外,我為想鍛鍊寫作肌耐力的小夥伴們開了私密社團,歡迎你一起加入練功。

Read more from Hi 我是Afra,一位上班族作家,著有[今天的人設是專上班族],人生最驕傲(與虛榮)的成就,是國師唐綺陽曾分享我的文章。

「阿發,你覺得人愈來愈不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不是因為年紀的關係?」 上教練課時,學生問到我這個問題。那堂課的主題是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與主張。 學生說,當他看著公司裡較年輕、很愛表達主張的同事,他就想到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的,對公司經營或管理有很多理想性的想法。 隨著年紀增長,經驗增加,他明白世間事都不是眼皮底下看過去的那麼簡單。 他開始明白,年輕時的觀點,或許只是自以為是、片面的理解,於是他不再輕率地發表想法。 我認為,失去表達欲,與其說是年紀造成,不如說是「認知」與「環境文化」造成的。 認知,決定你的起手式 如果你認為觀點或想法是「固定」的,有黑白對錯,沒有討論空間,不能改變的,那麼你在表達想法時,就很容易彆扭。 你可能不確定自己說的對不對,也怕別人指著你的鼻子批評這啥蠢想法,因為怕東怕西,無法全面討好,所以,你覺得閉嘴比較容易。 環境,形塑你的表達意識 另外,組織心理學家Amy Edmonsons也提過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這個概念。...

今天是商務溝通表達教學文,大家記得讀到最後!🌝 「之後我去國外參展前,我要請老闆幫我的名片升級。」 一位學生最近從國外參展回來,上英文課時,她主動跟我說,她想要用英文聊聊這次的出差檢討! 職銜大,好談生意? 第一個檢討,就提到職銜、title要升級。 她的名片上目前是「資深專員」(senior specialist),她說在展場上遞名片,找潛在客戶時,可以感受到大家瞄到名片後的冷漠。 學生說,下次參展前,要請老闆幫忙印假名片,上面至少要有『採購經理』字樣,有manager有尊嚴。 職銜高,容易被當一回事。但萬一我們手上的名片頭銜,就是沒那麼厲害時,怎麼辦? 學生雖然說是名片title的問題,但我懷疑是她做陌生開發時,開口那串話不夠有吸引力。 阿發:妳遞名片時,說了什麼? 學生:喔,我說 "Hi, I'm from XXXX. Would you like to do business in Asia? " 阿發:這聽起來很像你去東區逛街,路邊被人攔下,對方說,小姐,我們是亮晶晶美顏公司,你有興趣試試我們的超無敵換膚面膜嗎? 學生:真的有這種面膜嗎?...

大概是宇宙共時性,最近不約而同,學生或朋友都跟我聊到「中年危機」帶來的迷惘不安,我隨便抓幾個給大家看: 我已經40歲了,才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想改變覺得已經太晚了 40歲後,想持續跨領域挑戰更高的職位,想到比自己更年輕、學歷更高的競爭者,就開始自我懷疑 下半場人生,該如何找到自己不同的定位、興趣、志業? 做過蓋洛普優勢、MBTI測驗,了解過人類圖、星座,也給人算過命,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一塊拼圖,很難聚焦 40歲後,感覺除了身材變廣,工作、人際關係,思考好像都變得更狹窄 迷惘,是人生的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不會讓你立刻有生命危險,只會讓你失眠、變胖、皮膚不好、容易生病、經常過敏,面對這些不舒服,忙碌的我們選擇忍耐,因為我們下意識認為,自己沒有「本錢」(財務焦慮)去面對這些更核心的問題,工作很重要,錢很重要,自己的不快樂、不舒服,夜深人靜時想想,跟朋友聚餐時八卦聊一聊,但轉過身後就擱著... 直到關鍵的那一天來臨,逼你直視。 就像我這位學生,脊椎開刀後,家人要她好好休養,公司給她一個月的病假,但她卻急著想回回去上班,說不想給同事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