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想聽你講下去的底層邏輯


今天是商務溝通表達教學文,大家記得讀到最後!🌝

「之後我去國外參展前,我要請老闆幫我的名片升級。」

一位學生最近從國外參展回來,上英文課時,她主動跟我說,她想要用英文聊聊這次的出差檢討!

職銜大,好談生意?

第一個檢討,就提到職銜、title要升級。

她的名片上目前是「資深專員」(senior specialist),她說在展場上遞名片,找潛在客戶時,可以感受到大家瞄到名片後的冷漠。

學生說,下次參展前,要請老闆幫忙印假名片,上面至少要有『採購經理』字樣,有manager有尊嚴。

職銜高,容易被當一回事。但萬一我們手上的名片頭銜,就是沒那麼厲害時,怎麼辦?

學生雖然說是名片title的問題,但我懷疑是她做陌生開發時,開口那串話不夠有吸引力。

阿發:妳遞名片時,說了什麼?

學生:喔,我說 "Hi, I'm from XXXX. Would you like to do business in Asia? "

阿發:這聽起來很像你去東區逛街,路邊被人攔下,對方說,小姐,我們是亮晶晶美顏公司,你有興趣試試我們的超無敵換膚面膜嗎?

學生:真的有這種面膜嗎?

阿發:當然沒有(瞪),這是比喻。如果你在街頭被攔下來,你聽到人家講這樣,你會想去敷面膜嗎?

學生:欸,不會

阿發:為什麼不會?

學生:這品牌沒聽過,怪怪的,而且我皮膚不錯,我對面膜沒興趣....

阿發:有慧根!你想想看,展場上那些陌生客戶,也許有聽過你們家的濾水器品牌,也許沒聽過,他們根本不知道你是誰,你要幹嘛,你還隨便問人家要不要進軍亞洲市場,這根本是亂撩人!

學生:喔...難怪我每次講完,感覺都好句點,沒什麼人要理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

任務型溝通,掌握開場起手式

我把✅商務開發和✅主題演講/直播✅教學/工作坊✅銷售說明✅職場簡報✅面試這一類的場合溝通都歸類為「任務型溝通」。

任務型溝通都帶著明確目的性👉你有一個具體的訊息要傳遞,並希望達成特定目標或效果

常見的任務型溝通目標可大致區分為以下4種

新莊孫小姐,我看到你火速舉手搶答說,阿發,我知道,你學生的溝通目的是informative,她要做公司介紹對吧?這很簡單啊!

欸對,你只回答對一半。

這位學生的任務就是去找潛在的供應商夥伴,介紹她的大型濾水設備公司,促成未來的生意往來。

但在她有機會介紹公司前,她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正確撩人」,讓潛在的供應商夥伴豎起耳朵,有興趣多聊幾句,了解她的公司,而不是盯著她那弱弱的名片,微笑走開。

沒辦法把自己講清楚很吃虧

好囉,我們要怎麼撩人?怎麼讓人願意聽~下~去?

開場起手式非常重要,創造關聯性是重點中的重點。

你必須建立這樣的表達習慣,把你的訊息和聽者的在乎串在一起。

以這位學生的例子為例,她需要設計一個開場白,這段開場白要能提供以下關鍵內容:

  • 我們公司是誰?(what)
  • 我們的亮點/價值/成就為何?(so wat)
  •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你 (now what)

要能回答以上3個what的問題,我的學生必須很清楚自己公司的價值(而不是表面資訊),以及了解能提供目標聽眾的誘餌(這些供應商在乎什麼?)

讓我們分析一下這位學生原來的搭訕版本👇

Hi, I'm from XXXX. Would you like to do business in Asia?

一個資訊,加上一個問句,中間少了因果和關聯性串連,所以讓人滿頭霧水,直接舉手說No, thank you!

經過以上公式的腦力激盪,加上ChatGPT幫忙調整英文,最後我的學生產出了這個優化版本👇

公司定位/亮點

the leading water filter solution brand in Taiwan

we made huge sales revenue in 2023

對聽者的誘餌

the demand in the Asian market is growing

if you're interested in expanding business into Asia, we can help

Hi there! We're XXXX, the go-to water filter solution expert in Taiwan. Just wanted to share some exciting news – our total sales revenue hit a whopping 20 million US dollars in 2023! With the demand soaring in the Asian market, we're on the lookout for awesome new supplier partners. Ever thought about taking your products into the Asian markets? We can help. 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這個優化版本,是不是聽起來具體,更讓人願意say yes呢?

最讓我感動的是,原本說要逼老闆換假名片的學生,後來跟我說,原來重點是先準備,先準備就不怕腦霧,不怕當壁花!

What, So What, Now What的架構,值得你收藏起來經常練習。

好活動分享🎤

脫口秀,也是表達的一種形式。我的朋友、脫口秀演員黃小胖和她的團隊好好笑女孩,12/3週日晚上在北流台北喜劇節有脫口秀表演,票價不貴,歡迎大家呼朋引伴一起來笑一下。我會去聽,也許我們有機會在那邊碰面。

活動頁面這邊請

感染力教練課預約☕

你的工作需要你擅長溝通表達,但你是句點王或經常不知道如何傳遞重點?

你希望有一位懂心理學,懂英文,也懂商業溝通表達眉角的教練,針對你的狀況提供具體改善建議,讓你成為一位專業力與感染力兼具的『任務型講者』嗎?

只要你的工作需要你精通「說服」和「說明」,這些都是『任務型溝通』。

以下可能符合你目前的情況↓

✅ 內容流水帳,少了讓人共鳴的元素,想知道如何從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挖掘出讓人有記憶點,主動想靠近你的內容

✅ 不習慣表達自己的觀點,想知道如何開發感受力,找到個人獨特觀點,擁有自在表達的邏輯跟自信

✅ 工作需要說服、協調或推廣產品服務,想知道如何讓人有感,讓人站在你這邊

✅ 任何讓你無法事先準備的場景都會讓你緊張,想知道如何從一片空白變成侃侃而談

✅ 專業內容很生硬,想知道如何化繁為簡或說故事技巧

✅ 上過坊間不少溝通表達課,很需要有人給你精準回饋陪你刻意練習,縮短個人摸索破壁的時間

若以上你有一點以上符合,高階商務感染力表達實戰陪訓課可以幫助你在 12週內,用我印證有效的 6 階段注意力引導架構,幫助你清晰、自然、自信地傳達價值內容,成為高效講者,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與我預約諮詢,了解教練課如何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

👉高階商務感染力表達實戰陪訓課諮詢

Hi 我是Afra,一位上班族作家,著有[今天的人設是專上班族],人生最驕傲(與虛榮)的成就,是國師唐綺陽曾分享我的文章。

歡迎訂閱阿發之聲電子報,我會和你分享創作者的生活洞察,40+中年人的職場秘辛,專欄文章,最新音頻資訊,以及我不隨便跟一般人分享的職場寫作心法。 另外,我為想鍛鍊寫作肌耐力的小夥伴們開了私密社團,歡迎你一起加入練功。

Read more from Hi 我是Afra,一位上班族作家,著有[今天的人設是專上班族],人生最驕傲(與虛榮)的成就,是國師唐綺陽曾分享我的文章。

「阿發,你覺得人愈來愈不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不是因為年紀的關係?」 上教練課時,學生問到我這個問題。那堂課的主題是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與主張。 學生說,當他看著公司裡較年輕、很愛表達主張的同事,他就想到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的,對公司經營或管理有很多理想性的想法。 隨著年紀增長,經驗增加,他明白世間事都不是眼皮底下看過去的那麼簡單。 他開始明白,年輕時的觀點,或許只是自以為是、片面的理解,於是他不再輕率地發表想法。 我認為,失去表達欲,與其說是年紀造成,不如說是「認知」與「環境文化」造成的。 認知,決定你的起手式 如果你認為觀點或想法是「固定」的,有黑白對錯,沒有討論空間,不能改變的,那麼你在表達想法時,就很容易彆扭。 你可能不確定自己說的對不對,也怕別人指著你的鼻子批評這啥蠢想法,因為怕東怕西,無法全面討好,所以,你覺得閉嘴比較容易。 環境,形塑你的表達意識 另外,組織心理學家Amy Edmonsons也提過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這個概念。...

大概是宇宙共時性,最近不約而同,學生或朋友都跟我聊到「中年危機」帶來的迷惘不安,我隨便抓幾個給大家看: 我已經40歲了,才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想改變覺得已經太晚了 40歲後,想持續跨領域挑戰更高的職位,想到比自己更年輕、學歷更高的競爭者,就開始自我懷疑 下半場人生,該如何找到自己不同的定位、興趣、志業? 做過蓋洛普優勢、MBTI測驗,了解過人類圖、星座,也給人算過命,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一塊拼圖,很難聚焦 40歲後,感覺除了身材變廣,工作、人際關係,思考好像都變得更狹窄 迷惘,是人生的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不會讓你立刻有生命危險,只會讓你失眠、變胖、皮膚不好、容易生病、經常過敏,面對這些不舒服,忙碌的我們選擇忍耐,因為我們下意識認為,自己沒有「本錢」(財務焦慮)去面對這些更核心的問題,工作很重要,錢很重要,自己的不快樂、不舒服,夜深人靜時想想,跟朋友聚餐時八卦聊一聊,但轉過身後就擱著... 直到關鍵的那一天來臨,逼你直視。 就像我這位學生,脊椎開刀後,家人要她好好休養,公司給她一個月的病假,但她卻急著想回回去上班,說不想給同事造成困擾。...

在我開始今天的電子報前,我想請你伸出你的左手跟右手,接著放在一起批哩啪拉胡亂地幫我亂鼓掌一通,慶祝我結束大半年的化療👋 去年春天,我剛換工作,然後我就意外地發現我得了癌症,那時候我甚至都還沒確診過Covid。 經過近一年的藥物治療,今年我動了手術,開始長達半年的化療。 原本我以為,化療會讓我憔悴變瘦,該死的鄉土劇不都那樣演? 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樣。不舒服是有的,但副作用反應在其他面向,我的體重倒是很叛逆(違反我的心願)且上進地增加了一些... 發現生病,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接受,這中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寫下來又會是另一本書。 如果不是因為生這場病,控制狂的我,不可能停下來反思,要如何停止欺騙自己,在40歲後的下半場,心之所向,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貢獻自己的熱情與價值 上面這段話,聽起來好棒棒,難得是落實。 我記得自己30初頭時,著迷於各種職涯分析工具,印象中我也做過不少職涯分析牌卡,但不知道是帶領人的問題,還是我還年輕,對自己認識不夠清楚,每次做完職涯牌卡,感覺『似乎』對自己多了一咪咪的理解,彷彿往自己身上貼了一些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