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開始今天的電子報前,我想請你伸出你的左手跟右手,接著放在一起批哩啪拉胡亂地幫我亂鼓掌一通,慶祝我結束大半年的化療👋
去年春天,我剛換工作,然後我就意外地發現我得了癌症,那時候我甚至都還沒確診過Covid。
經過近一年的藥物治療,今年我動了手術,開始長達半年的化療。
原本我以為,化療會讓我憔悴變瘦,該死的鄉土劇不都那樣演?
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樣。不舒服是有的,但副作用反應在其他面向,我的體重倒是很叛逆(違反我的心願)且上進地增加了一些...
發現生病,從一開始的震驚到接受,這中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寫下來又會是另一本書。
如果不是因為生這場病,控制狂的我,不可能停下來反思,要如何停止欺騙自己,在40歲後的下半場,心之所向,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貢獻自己的熱情與價值
上面這段話,聽起來好棒棒,難得是落實。
我記得自己30初頭時,著迷於各種職涯分析工具,印象中我也做過不少職涯分析牌卡,但不知道是帶領人的問題,還是我還年輕,對自己認識不夠清楚,每次做完職涯牌卡,感覺『似乎』對自己多了一咪咪的理解,彷彿往自己身上貼了一些標籤。
但具體來說,到底要如何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我並沒有頭緒,仍是一路摸石子過河,靠著際遇和我自身累積的福報(或業障),一路來到了40歲。
隨著年紀和經驗增長,我對自己的認識更多了。面對人生下半場,我有我的夢想,我想轉型,但具體該怎麼做,我想再次幫自己做個整合、盤點。
只是,現在的我,已經不是菜鳥了,我已經無法接受只是有一堆職涯分析證照,人生卻沒太多格局或實績的『專家』們,來當我的職涯顧問。
我想要找一個頭腦清楚,在人生和職涯中能很輕易地看懂『大局』,能為自己做規劃,帶著自己一路打怪升級,有實際戰績的人,來當我的顧問。
於是我找上了Rose。
Rose是我的前同事、前主管。一開始我很佩服她思路很清晰,不管我們帶著專案上的任何問題去找她,她總是能抽絲剝繭,一針見血指出關鍵核心,或關鍵卡點。
後來我發現,Rose 不只擅長替她的team member解決工作上的疑難雜症,她似乎還有一對火眼金睛,擅長用人,更擅長像個經紀人般,幫身邊友人指點職涯發展的盲點。
Rose並不是通靈,她本人是英國心理學碩士高材生,出社會後進時尚雜誌業工作,編輯的訓練,讓她總是能快速抓到重點、看到核心,而她不甘於領低薪,為了讓自己升級,她為自己一路規劃了『突圍』計畫,從出版業跳槽到飯店業,學會數位行銷,再讓自己擠進金融投信業,甚至成為了帶人主管,薪水翻倍跳。
在我眼裡,Rose走的職涯路徑非線性,且現代化。我相信未來的世界,變化很快,跨界、跨領域發展,甚至在中年時把自己砍掉重練,都是每個人必須面臨的挑戰。身為Rose的前同事和友人,我一直很佩服Rose能為自己和他人規劃roadmap的能力。
在一次聊天中,我聽到Rose聊到她用牌卡結合精油(她有國際芳療認證)帶領自己的團隊成員互相了解,許多人覺得很精準,口碑相傳下,甚至連其他部門的同事都私下詢問Rose能否提供諮詢。
聽到時,我拍我的大腿,高人就在我身旁,我平常都跟Rose瞎聊講八卦,怎麼沒想到借用她的專長呢?
既然是專業,就沒有舉手之勞。我付費請Rose提供我生涯諮詢。
諮詢過程中,Rose拿出了牌卡,先請我針對夢想工作,價值觀和擅長能力進行篩選和排列。接下來才是重點,Rose針對我的選擇,開始問我一連串關鍵問題,這些問題讓我覺得一針見血,戳中要害,她幫助我看到我其實已經擁有一堆武器和能耐,卻因為卡在價值觀的排序上,遲遲無法高效前進。
在Rose的提問和討論下,我們針對我價值觀上的一個bug進行微調。
調整後,當我俯瞰牌卡,一個清晰的價值觀、嶄新的路線圖跑出來,那一刻我多了篤定,彷彿知道下一刻我的腳抬起來自然而然就該往某個方向去,不再猶豫不決待在原地躊躇。
這個諮詢的神奇之處還不只於此。以上說的都是理性層面,針對自身資源的理性盤點和整合。
但光有理性,還是無法驅動一個人改變,很多人卡住的都是心理層面。
在理性層面的盤點結束後,Rose拿出她另一個本領,透過精油牌卡,讓我『聞』出我的優勢和心魔....
我抽到的那三張牌卡,都讓我驚呆了。馬告牌卡揭露我有幽默、輕鬆的優點,乳香牌卡則是毫不留情揭露我的心魔是高標準,最後一張天竺葵提醒我要肯定自己不要再看衰自己...Rose最後調了精油,讓我帶在身上驅心魔,她要我記得今天的發現跟領悟,同時用精油香氣提醒自己,跨越心魔障礙,不要再自己當自己的絆腳石了。
這場諮詢,幫助我的腦跟心做了連線。這對我來說意義珍貴,就像設計師不能剪自己的頭髮,醫生無法幫自己開刀,過去多年儘管我大量學習心智鍛鍊和coach技巧,我應用在工作或我的教練課學員上,但用在自己身上?我需要另外一位高手,幫助我進化。
Rose透過高品質的提問,提供了很精準的生涯引導。我問Rose,以她的經驗,哪些人做這樣的諮詢可以很快看到盲點?
她告訴我,像我這樣的就是高品質客戶,要認真想了解自己,也想為自己負起責任,願意開放且主動找答案的人,通常效果很好。但如果只是想找人看命盤算塔羅或轉移業障或想聽聽看有沒有超厲害超神奇的解答,她諮詢起來反而很累。
現階段的你,有什麼年齡或工作焦慮嗎?歡迎回信讓我知道。
因為我很喜歡Rose的職涯諮詢服務,但Rose不對外接客(?)。在我的情勒下,她答應我,如果我的讀者剛好有生涯規劃疑問,也想透過這樣約2小時的諮詢盤點自己的資源、優勢,找到自己的下一步方向,她可以提供時間與優惠費用。
如果你需要Rose的諮詢服務,可以透過Line ID: roseintaiwan 或寫email到Roseintaiwan@gmail.com 詢問細節,記得跟Rose說你是阿發的讀者,Rose才會給你檔期與優惠費用。願我們大家都活出清晰的人生,就算痛苦,也明確知道是為了什麼具體願景或目標痛並快樂著~
如果我的文字對你有幫助,你隨時可以透過以下贊助連結請我喝咖啡喝酒吃大餐之類的👇
歡迎訂閱阿發之聲電子報,我會和你分享創作者的生活洞察,40+中年人的職場秘辛,專欄文章,最新音頻資訊,以及我不隨便跟一般人分享的職場寫作心法。 另外,我為想鍛鍊寫作肌耐力的小夥伴們開了私密社團,歡迎你一起加入練功。
「阿發,你覺得人愈來愈不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不是因為年紀的關係?」 上教練課時,學生問到我這個問題。那堂課的主題是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與主張。 學生說,當他看著公司裡較年輕、很愛表達主張的同事,他就想到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的,對公司經營或管理有很多理想性的想法。 隨著年紀增長,經驗增加,他明白世間事都不是眼皮底下看過去的那麼簡單。 他開始明白,年輕時的觀點,或許只是自以為是、片面的理解,於是他不再輕率地發表想法。 我認為,失去表達欲,與其說是年紀造成,不如說是「認知」與「環境文化」造成的。 認知,決定你的起手式 如果你認為觀點或想法是「固定」的,有黑白對錯,沒有討論空間,不能改變的,那麼你在表達想法時,就很容易彆扭。 你可能不確定自己說的對不對,也怕別人指著你的鼻子批評這啥蠢想法,因為怕東怕西,無法全面討好,所以,你覺得閉嘴比較容易。 環境,形塑你的表達意識 另外,組織心理學家Amy Edmonsons也提過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這個概念。...
今天是商務溝通表達教學文,大家記得讀到最後!🌝 「之後我去國外參展前,我要請老闆幫我的名片升級。」 一位學生最近從國外參展回來,上英文課時,她主動跟我說,她想要用英文聊聊這次的出差檢討! 職銜大,好談生意? 第一個檢討,就提到職銜、title要升級。 她的名片上目前是「資深專員」(senior specialist),她說在展場上遞名片,找潛在客戶時,可以感受到大家瞄到名片後的冷漠。 學生說,下次參展前,要請老闆幫忙印假名片,上面至少要有『採購經理』字樣,有manager有尊嚴。 職銜高,容易被當一回事。但萬一我們手上的名片頭銜,就是沒那麼厲害時,怎麼辦? 學生雖然說是名片title的問題,但我懷疑是她做陌生開發時,開口那串話不夠有吸引力。 阿發:妳遞名片時,說了什麼? 學生:喔,我說 "Hi, I'm from XXXX. Would you like to do business in Asia? " 阿發:這聽起來很像你去東區逛街,路邊被人攔下,對方說,小姐,我們是亮晶晶美顏公司,你有興趣試試我們的超無敵換膚面膜嗎? 學生:真的有這種面膜嗎?...
大概是宇宙共時性,最近不約而同,學生或朋友都跟我聊到「中年危機」帶來的迷惘不安,我隨便抓幾個給大家看: 我已經40歲了,才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想改變覺得已經太晚了 40歲後,想持續跨領域挑戰更高的職位,想到比自己更年輕、學歷更高的競爭者,就開始自我懷疑 下半場人生,該如何找到自己不同的定位、興趣、志業? 做過蓋洛普優勢、MBTI測驗,了解過人類圖、星座,也給人算過命,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一塊拼圖,很難聚焦 40歲後,感覺除了身材變廣,工作、人際關係,思考好像都變得更狹窄 迷惘,是人生的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不會讓你立刻有生命危險,只會讓你失眠、變胖、皮膚不好、容易生病、經常過敏,面對這些不舒服,忙碌的我們選擇忍耐,因為我們下意識認為,自己沒有「本錢」(財務焦慮)去面對這些更核心的問題,工作很重要,錢很重要,自己的不快樂、不舒服,夜深人靜時想想,跟朋友聚餐時八卦聊一聊,但轉過身後就擱著... 直到關鍵的那一天來臨,逼你直視。 就像我這位學生,脊椎開刀後,家人要她好好休養,公司給她一個月的病假,但她卻急著想回回去上班,說不想給同事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