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受邀參加了國內一家電信龍頭集團的年度創意提案show
看了40組的pitch talk,我光看簡報內容,就成功預測了前三名其中的兩名
不是我通靈,是因為厲害、有效、能讓人買單的任務型溝通,必須能成功達到以下的目標
亮點✅好的開場,撩人注意讓人想聽下去
賣點✅你要傳達的商品特色或內容重點能解決TA的痛苦或滿足需要
記憶點✅讓人印象深刻,簡單好懂到離開後甚至可以為你轉播
你可能想說,阿發,這三點太簡單了吧!
讓我告訴你,it's simple, but not easy
簡單的通則,愈需要你透過大量的實踐、回饋、修正,才能優雅的化繁為簡,甚至最後進階發展為強烈的個人風格
那麼,沒有上前五名的那些組別,發生了什麼事?
有些內容非常非常扎實,你也看得出在上面簡報的人非常非常努力地...念稿
「做到流汗,卻讓人嫌到流涎」的簡報和演講,都有以下的特質,我稱為,經典10缺
💀缺情境說明
💀缺鋪陳
💀缺具體
💀缺關聯性
💀缺人味和人話
💀缺架構
💀缺氣場能量
💀缺明確的TA
💀缺有力的結論
💀缺時間掌控
以上經典10缺,缺愈多,愈容易讓你的聽眾翻白眼、不想聽下去
不過,人生總有場合,你的確想刻意搞砸,那麼請記得,缺愈大,愈有效。
但,如果你經常是『不小心搞砸』...
明明好想完成任務,讓主管買單,讓客戶滿單,讓學生開心回家
但最後,你總是像自說自話
或你努力準備的內容,總是被人打槍,無法引起別人的在乎...
如果你受夠了愈努力愈搞砸,或許改變的時候到了
我的感染力教練課專門幫助人掌握高效溝通的核心,讓你愈努力、愈優雅
這套方法會幫你把這10缺的缺口補起來,讓你享受上台跟上鏡的好感覺
如果你因為工作或生活需要,想知道如何華麗變身,不要再讓不擅長溝通表達這件事消耗你的能量,歡迎你跟我預約免費諮詢,了解我可以怎麼幫助你終結糾結跟徬徨😎
你的工作需要你擅長溝通表達,但你是句點王或經常不知道如何傳遞重點? 你希望有一位懂心理學,懂英文,也懂商業溝通表達眉角的教練,針對你的狀況提供具體改善建議,讓你成為一位專業力與感染力兼具的『任務型講者』嗎? 只要你的工作需要你精通「說服」和「說明」,這些都是『任務型溝通』。 以下可能符合你目前的情況↓ ✅ 內容流水帳,少了讓人共鳴的元素,想知道如何從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挖掘出讓人有記憶點,主動想靠近你的內容 ✅ 不習慣表達自己的觀點,想知道如何開發感受力,找到個人獨特觀點,擁有自在表達的邏輯跟自信 ✅ 工作需要說服、協調或推廣產品服務,想知道如何讓人有感,讓人站在你這邊 ✅ 任何讓你無法事先準備的場景都會讓你緊張,想知道如何從一片空白變成侃侃而談 ✅ 專業內容很生硬,想知道如何化繁為簡或說故事技巧 ✅ 上過坊間不少溝通表達課,很需要有人給你精準回饋陪你刻意練習,縮短個人摸索破壁的時間 若以上你有一點以上符合,高階商務感染力表達實戰陪訓課可以幫助你在 12週內,用我印證有效的 6 階段注意力引導架構,幫助你清晰、自然、自信地傳達價值內容,成為高效講者,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與我預約諮詢,了解教練課如何可以幫助你達成目標。 |
依照慣例,要來隔空讚頌贊助阿發的讀者們,真心感謝你們的愛護
『佳佑,是的,第一念很重要,希望你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的第一念都閃亮金黃能量飽滿』
如果我的文字對你有幫助,你隨時可以透過以下贊助連結請我喝咖啡👇
歡迎訂閱阿發之聲電子報,我會和你分享創作者的生活洞察,40+中年人的職場秘辛,專欄文章,最新音頻資訊,以及我不隨便跟一般人分享的職場寫作心法。 另外,我為想鍛鍊寫作肌耐力的小夥伴們開了私密社團,歡迎你一起加入練功。
「阿發,你覺得人愈來愈不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不是因為年紀的關係?」 上教練課時,學生問到我這個問題。那堂課的主題是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與主張。 學生說,當他看著公司裡較年輕、很愛表達主張的同事,他就想到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的,對公司經營或管理有很多理想性的想法。 隨著年紀增長,經驗增加,他明白世間事都不是眼皮底下看過去的那麼簡單。 他開始明白,年輕時的觀點,或許只是自以為是、片面的理解,於是他不再輕率地發表想法。 我認為,失去表達欲,與其說是年紀造成,不如說是「認知」與「環境文化」造成的。 認知,決定你的起手式 如果你認為觀點或想法是「固定」的,有黑白對錯,沒有討論空間,不能改變的,那麼你在表達想法時,就很容易彆扭。 你可能不確定自己說的對不對,也怕別人指著你的鼻子批評這啥蠢想法,因為怕東怕西,無法全面討好,所以,你覺得閉嘴比較容易。 環境,形塑你的表達意識 另外,組織心理學家Amy Edmonsons也提過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這個概念。...
今天是商務溝通表達教學文,大家記得讀到最後!🌝 「之後我去國外參展前,我要請老闆幫我的名片升級。」 一位學生最近從國外參展回來,上英文課時,她主動跟我說,她想要用英文聊聊這次的出差檢討! 職銜大,好談生意? 第一個檢討,就提到職銜、title要升級。 她的名片上目前是「資深專員」(senior specialist),她說在展場上遞名片,找潛在客戶時,可以感受到大家瞄到名片後的冷漠。 學生說,下次參展前,要請老闆幫忙印假名片,上面至少要有『採購經理』字樣,有manager有尊嚴。 職銜高,容易被當一回事。但萬一我們手上的名片頭銜,就是沒那麼厲害時,怎麼辦? 學生雖然說是名片title的問題,但我懷疑是她做陌生開發時,開口那串話不夠有吸引力。 阿發:妳遞名片時,說了什麼? 學生:喔,我說 "Hi, I'm from XXXX. Would you like to do business in Asia? " 阿發:這聽起來很像你去東區逛街,路邊被人攔下,對方說,小姐,我們是亮晶晶美顏公司,你有興趣試試我們的超無敵換膚面膜嗎? 學生:真的有這種面膜嗎?...
大概是宇宙共時性,最近不約而同,學生或朋友都跟我聊到「中年危機」帶來的迷惘不安,我隨便抓幾個給大家看: 我已經40歲了,才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喜歡自己的工作,想改變覺得已經太晚了 40歲後,想持續跨領域挑戰更高的職位,想到比自己更年輕、學歷更高的競爭者,就開始自我懷疑 下半場人生,該如何找到自己不同的定位、興趣、志業? 做過蓋洛普優勢、MBTI測驗,了解過人類圖、星座,也給人算過命,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一塊拼圖,很難聚焦 40歲後,感覺除了身材變廣,工作、人際關係,思考好像都變得更狹窄 迷惘,是人生的慢性發炎 慢性發炎不會讓你立刻有生命危險,只會讓你失眠、變胖、皮膚不好、容易生病、經常過敏,面對這些不舒服,忙碌的我們選擇忍耐,因為我們下意識認為,自己沒有「本錢」(財務焦慮)去面對這些更核心的問題,工作很重要,錢很重要,自己的不快樂、不舒服,夜深人靜時想想,跟朋友聚餐時八卦聊一聊,但轉過身後就擱著... 直到關鍵的那一天來臨,逼你直視。 就像我這位學生,脊椎開刀後,家人要她好好休養,公司給她一個月的病假,但她卻急著想回回去上班,說不想給同事造成困擾。...